- · 《清史研究》编辑部征稿[10/30]
- · 《清史研究》杂志社收稿[10/30]
- · 《清史研究》杂志社刊物[10/30]
- · 《清史研究》期刊栏目设[10/30]
- · 《清史研究》数据库收录[10/30]
- · 《清史研究》投稿方式[10/30]
- · 清史研究版面费是多少[10/30]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一部嘉惠学林的新书读王戎笙教授台港清史研究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台湾研究集刊—九八九年第兰期-_一一———————————————————————————————————————————一一部嘉惠学林的新书。一读王戎笙教授;《台港
台湾研究集刊—九八九年第兰期-_一一———————————————————————————————————————————一一部嘉惠学林的新书。一读王戎笙教授;《台港清史研究文摘》陈支平王戎笙教授选编的《台港清史研冤文摘》一书(下文简称《文摘》),最近由辽宁人民出舨社出版。这是我国清史学界很r值得庆幸的一件喜事。近年来,随着海峡之间气氛的缓和,大陆与台湾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也已逐渐展开。海峡两边的史学家,或鸿书往来交流成果。或相晤于海外切磋心得。大陆与台湾两地的学术专著和报刊杂志,通过各种渠道流向对方,大陆与台湾一些有识的出版社,开始出版对方的学术著作。然而至今为止,学术界的这种交往尚不尽人意。由于政治上的原因.学者们的交往渠道还很曲折。相互之间的了解大多也是局部性的、甚至于一知半解。学术交流的程度远远跟不上史学研究的步伐。为了填补这一欠缺.壬戒笙教授经过6年的不懈努力,通过种种渠道,广泛搜集台湾祀睿港的学术出版物,编成60余万的《文摘》一书。王教授在这本书的《前言》中写道:把这些观点以文摘形式提供给大陆学者,我相信,可以增进了解。沟通信息.开瓣视野,借鉴经验。通过这个“窗口”,可以了解他们辛勤劳动所创造的有价值的成果..特别是利用清宫档案研究清代历史所取得的成绩,了解他们在遮题.用材、推理、判断时所遵循的理论和方法,了解台湾清史研究中的某些观点如何由于政治干预而丧失学术价值,也可以了解中国史学传统和现代西方史学方法对台港史学界的影响。毫无疑问,王戎笙教授的这种良苦用心和辛勤劳动。必将有力地推动大陆与台港清史i≥界的相互了解。促进我国清史研究的深入开展。《文摘》摘录了一百多位台港学者35年来的清史论著,包括论文1000余篇,专著200多部,此外还有一部分专史和通史著作.其中绝大部分是台湾学者的论著.全书把各种文摘分为30个专题.除了开头的《史学方法论》和《清史通论》两个专题外.从第三个专题起’,良满族的先世发祥至辛亥革命,按清代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分成28苄警越.内窖十分丰富。我们阅读了这部《文搞》之后,感到有三个方面很受启凝一、科学地研究清代历史是大陆和台湾学者的共同愿望。40年来,大陆和台湾史学所奉行的的史学界理论迥然不同,大陆史学界坚持以马克思史学理论研究清代历史,而台湾的学者们因政治上的因素,对马克思史学理论疏而远之.但是由予共同的传统文化熏陶.我们在《文摘》中可以看到大陆和台湾的史学家们在史学的理论和方法上有许多相通之处.如大陆史学界所一惯提倡的历史研究为鉴戒现实.历史研究必须占有.72.‘丰富资科,历史研究必须坚持传统与创新的结合等.都可以在台湾学者的论著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文摘》页18云:“历史有鉴戒作用,是人类重视历史的最大原因之一·历史的真价值.也系予历史能为后世作楷模,作殷鉴”.页8云:“中国史学自春秋以后而盛·二千童年j绵延发展,未尝一日中绝,其间经世思想与科学精神尤互相掩映,科学精神使中国史学成为有价值之学术,经世思想使中国史学有灵魂、具气象。”“历史是重事实的,有了史实资辑,才可以写成一部可信的历史。……研究历史的目的是实事求是。不是凭揣测、推断。”在清史研究上,他们尤重视请代档案资料的整理和运用,声称“没有史料,便没有史学。史料有直接史料与间接史料的分别,档案是一种直接史料,历史学家凭藉档案t始能认识史事的真相”.随着现代世界人文社会科学的进步,台湾清史学者亦臼益注重于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和经济史的基础研究,他们认为,“史学工作者最希望得到别的学科的帮助的。是从别的学科那里得到一些知识。以增强自己对于历史上的事实与事理的辨识力”.“经济史的研究重点。不再以制度变迁为中心。而是以经济发展与成长为脉络,在研究方法上,不再着重予综合资料,作文字上的叙述,而是应用经济理论,统计方法,确切说明过去经济现象的关系”①.这些不也是近年来大陆史学界所追求的史学革新方向吗?不可否认,建国以来大陆史学界在运用史学理论方面也存在着许多偏颇之处。随着社会的进步,这些偏颇正逐步得到改正。这种追求科学的态度可谓与台湾学者不说而合,它体现了中华文化实事求是的崇高品质。我们相信,在大陆和台湾学者的共同努力一h科学的精神宓将在清史研究领域发扬光大。二毫大陆与台湾的清史研究可以取长补短。相互映证。对清代前、中期历史的研究,即从满族的发祥至鸦片战争前。大陆与台湾的清史学者虽然隔绝多年,但无论是研究的内容、结论,以及史料的运用等等。都比较接近。=f!!i对清代政铂制度,双方都较集中于清代军机处、督抚制度的研究;在财政金融方面。侧氓点在摊丁入宙,耗羡归公、养廉银制度;在军事制度上贝B着意予八旗、绿营、勇营制度的研罗£。在这些方面的研咒中,台湾学者的许多观点都与大陆学者有相同之处.如关于清代政治集权的演变一《文摘》页286云;:“真正的集权是到了世宗时代,方才能够成功.世宗的集中权力是银巧妙的,并不是象以前的枝枝节节,他只设了一个军机处,于是就把以前内阁及八旗的权‘力‘.整个拿来,军机处一直到宣统二年。新式的内阁成立,中间经过1802_久。清朝继续用4韵这种方法,从世宗以后没有再改变。”再如摊丁入亩制度,台湾的学者认为:。康熙中叶以来。由于农业经济的复兴。而颁布了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诏令.清世宗遂在康熙时期财政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了赋役制度。雍正年间,实行丁随地超.将丁银完全摊入地亩征收。……丁随地起的推行,在我国传统赋役制度史上是一项重要的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丁随地起实施后,简化了税收的原其q及手续。确立了地丁隶{l度取消了征税的双重标准。’废除了人头群.按土地的单一标准征税.改革了赋役不均的严重情况,无地贫民可以不纳丁银。而不致因此逃亡,有地农人负担均平.不致过重,可以保证税收.在财政上获得了1辍定的效果,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②当然,台湾学者对于清代前中期历史的研究.并非与大陆学者毫无分歧,但是这些分坡‘大多属于研究程度的深浅、观察的角度不同以及史辩的取舍运用等方面.这些分歧.倍好有锄乎海峡两岸的清史学者取长补短,相互映证.如对清代秘密会社秘秘密宗教的讲究,:袖于、.:73‘.北京第一档案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都收藏有大量的档案,大陆和台湾学者都利用这些档案对清代的秘密会社和宗教作了深入的研究。相比之下,台湾学者对于天地会及其在台湾的活诱的研究更为突出。“宫中档奏折报导台湾秘密会社的资料,数量相当可观,尤其关于天地会的源流及活动的史料亦极丰富”③.因此成果很多,足以弥补大陆学者在这方面研究的缺陷。而大陆学者对于北京档案材料的运用和分析,同样也有许多为台湾学者所不及。二者盼相互映汪补充,推动了对清代秘密会社和宗教的深入研究。再如对满族先世史及入关前的研究,台湾所收藏的资料比较有限,而大陆东北地区有许多珍贵的《满文老档》和实地资料.羲还有许多精通新、旧满文的专家。大陆学者对于满族先世史的研究及其资料的发掘.无疑也有助予充实台湾学者在这些方面的不足。在清代前中期历史研究的选题方面,大陆与台湾的学者也各有所侧重.从《文摘’的内容看,台湾学者对于清代的法制、清代的奏折制度等方面的研究,是大陆学者较少注意的餐域。丽大陆学者对于清代农村社会经济.工商业经济以及边疆的研究,又是台湾学者较薄再的环节。《文摘》对于这蝗信息的报道,为我们学习台湾清史学者的长处打开了方便之门.三、大陆与台湾的清史研究可以相互争鸣.共同促进.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由于这段历史与大陆和台湾南现实政治有着很密切的联系。因此,海峡两岸的清史学界对于晚清历史的研究。不仅在选题上有较大的不同.在对许多重要问题的立论上.也有很大差距。这几运动动的然而。清代的。如清耒督抚军.淮军的形成较显著的成果。在立论方面,台湾学者对于鸦片战争、林贝0徐以及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对于中国的种耦侵略-甲午之战等方面,其观点与大陆学者比较接近。在其他方面,双方的观点往往差距很大·首先,关于中国近代史始子何时这个问题.大陆学者一般都以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而台湾学者贝0持二说,一说亦主张中国近代史始于鸦片战争,另一说则认为应以10世纪末西洋人的东来·满清的兴起作为近代史的起点。其次对于太平天国的评价.大陆学者多持同情和褒扬的态度.台湾学者中对太平天II运动表示同情的论著固然也有,但更多的是强调太平天国的落后性和破坏性.如‘文摘’页557云:。太平天国真是一个低级的迷信,绝对的暴力集团.神权.极权.愚蠢的统治.只为满足自己的无限欲望·丝毫不顾及大众的福利.所造成的是遍野白骨.满地荆棘。丧失的隼命最少为2000万至5000万。以富庶著称的长江下游各省,受祸尤烈,几于无地不焚。无磨不虏·死亡殆尽.幸存者亦均面无人色.呻吟垂毙。真是中国历史上的浩劫惨劂一。’再者·过去大哮学者对于洋务运动的评价甚低.而许多台湾学者贝n对洋务运动拖赞许婚嗣蹿t他们认为洋务运动虽终尽孵旧政治机构下进行一枝一叶的改革.。很在当时的政治雄·74.命函运革和民亥义农辛、.宋和军清法捻于变、对戍国者戊天学、平史战太清之对湾午是台甲别。、特下动,之运究比务研相洋的.、动就争运成战民有片农很。鸦末也厚了清集浓除于搜样界重的那学注料者史较资学清比,陆陆.丰大大外甚如.之述不讲题著珊上问,趣题要究兴选主研究从个的研褪灌比忽.了所长得界成取学和.史建究清刨研陆的的大军量是海大薄、了,军怍革陆者改式学和新湾变末台演清。的.面面芽方方萌些诸的这度治.制自少事方甚军地者、末沦治清专政,,朝变等王演用清的怍期度其晚制及
文章来源:《清史研究》 网址: http://www.qsyjzzs.cn/qikandaodu/2021/0223/465.html
上一篇:填补研究空白启示后学津梁评清史研究概说
下一篇:论清太宗对黑龙江流域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