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史研究》编辑部征稿[10/30]
- · 《清史研究》杂志社收稿[10/30]
- · 《清史研究》杂志社刊物[10/30]
- · 《清史研究》期刊栏目设[10/30]
- · 《清史研究》数据库收录[10/30]
- · 《清史研究》投稿方式[10/30]
- · 清史研究版面费是多少[10/30]
深翻史料探骊得珠吉林师范大学第二次国际满学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史料的出现,尤其是满、汉、蒙、藏等文字档案的大批整理出版,国际满学研究日益繁荣,并在视角、方法和史料运用等方面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趋势。为进一步促进海
近年来,随着新史料的出现,尤其是满、汉、蒙、藏等文字档案的大批整理出版,国际满学研究日益繁荣,并在视角、方法和史料运用等方面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趋势。为进一步促进海内外满学研究的交流与发展,吉林师范大学满学研究院于2019年9月6—7日在长春校区举办了“吉林师范大学第二次国际满学学术研讨会”,来自国内和日、韩、英等国40余名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继承2017年6月“吉林师范大学第一次国际满学学术研讨会”的传统,把重视利用多语种档案史料,积极拓展满学研究新专题作为办会宗旨。本文就参会论文的主要内容及所反映的满学研究特点进行阐述。
一、民族及民族关系研究
满蒙关系一直是满族史研究和蒙古史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相关成果非常丰富。[1]1-250[2]1-757近年来随着满、蒙文档案的影印出版,为该项研究拓展了更大的空间。韩国庆尚大学历史研究所李善爱副教授《通过书信、使臣以及印章考察清代满蒙关系的变化》一文,综合利用《满文老档》《旧满洲天聪九年档》《钦定理藩院则例》《清前期理藩院满蒙文题本》等多语种档案史料,在研究上另辟蹊径,通过对后金(清)与蒙古间往来书信、印章及其制度的演变,探讨了清初满蒙政治关系的变化。
清朝公主下嫁蒙古贵族,是清朝“满蒙联姻”国策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加强和巩固满蒙贵族政治联姻具有深远意义,也是清廷维护北部边疆长治久安的有效措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刘小萌研究员《公主陪嫁人里的“三藩”余部——以康熙帝四公主陪嫁人为例》一文,利用满、汉文《内务府奏销档》,重点研究雍正年间公主陪嫁人问题,具体包括陪嫁人的来源、构成,及其后裔世居蒙地对当地社会的影响。
蒙古各部服属后金(清)后,实行盟旗制度,蒙古诸部游牧地逐渐趋于稳定。由于相关史料的稀缺,有关各部游牧地变迁的研究长期滞后。而一直以来被人们所习称的“内蒙古”这一地域,是何时形成又如何演变的,学界亦鲜有涉猎。吉林师范大学满学研究院吴忠良副教授《清代内蒙古东部边界的形成》一文,利用满文《黑龙江将军衙门档》和《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对清代内蒙古东部与吉林、黑龙江间边界的形成作了初步探讨。
叶赫部是明末海西女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相关记载较少,长期以来研究相对薄弱。上世纪70年代,叶赫部王城址相继发现;其后40年,考古工作者开展了一系列调查、勘探工作,成果颇丰,但文献研究、田野调查与文物考古三方面却鲜少交集,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彼此的学术视野。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聂卓慧《考古学视角下的明末女真叶赫部》一文,主要利用近年叶赫、辉发、建州女真等部田野考古新成果,并参辑《明代辽东档案》《万历武功录》《满文老档》《满洲实录》《李朝实录》等明清官书私志等,就叶赫部的经济生活、贸易往来、宗教信仰与丧葬习俗等若干侧面进行考察。深化了对明末女真社会的认识。同时,指出叶赫与明朝、蒙古交往尤为密切,对进一步了解三方关系也有重要价值。
在清代,满语是国语,国书、外交条约和许多重要公文书都用满文书写。清入关前至清中期,形成了数量庞大的满文档案文献。清后期开始,满语的使用逐渐减少,最终退出历史舞台。现在,海量满文档案成为学界解密历史的重要依据,解读满文档案也成为满学研究者的必备手段。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齐木德道尔吉教授《从女真语到满语》一文,利用多语种史料,运用语言学方法,对明代女真语和清代满语词汇详加比勘,系统阐释从女真语到满语的演变过程及其历史背景。
国内学者普遍认为,蒙古剧诞生的时间较短。对此,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小军《舞台剧〈青颈鸟传〉》一文,列举了德国学者海西希(Walther Heissig,1913-2005)就有关自18 世纪末以来在蒙古地区上演过的诸如《北京喇嘛》《王爷的乐趣》等世俗唱剧,并着重探讨了自19 世纪30年代至今仍在上演的舞台剧《青颈鸟传》的相关情况,并对脚本、演员、舞台、道具和剧情表现等作了详细阐述。认为这部蒙古舞台戏剧具有承前启后的重大文化传承价值。
二、边境治理研究
乾隆年间,清廷平定新疆。从此,新疆取代东北成为最重要的罪犯发遣地。大批遣犯的到来,给新疆地区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日本大阪经济法科大学经济研究所华立教授《清代新疆遣犯的“年满为民”问题》一文,利用题本、奏折等史料,讨论乌鲁木齐、伊犁两地的屯田遣犯、新疆各矿山的服役遣犯,以及遣犯“年满为民”问题,分析“年满为民”政策的产生和演变过程,及其背后的社会和政治原因。
文章来源:《清史研究》 网址: http://www.qsyjzzs.cn/qikandaodu/2021/0226/477.html
上一篇:辽宁省档案馆编黑图档嘉庆朝评介
下一篇:满汉殊途近御治国侍卫系统与清代中枢政治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