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史研究》编辑部征稿[10/30]
- · 《清史研究》杂志社收稿[10/30]
- · 《清史研究》杂志社刊物[10/30]
- · 《清史研究》期刊栏目设[10/30]
- · 《清史研究》数据库收录[10/30]
- · 《清史研究》投稿方式[10/30]
- · 清史研究版面费是多少[10/30]
清代翻译科与满蒙翻译人才的兴起兼论翻译的政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悠久的历史,民族间的接触与融合,中外民族间频繁的交流,所有这一切,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研究翻译的资源。尤其是在清朝,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的巩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悠久的历史,民族间的接触与融合,中外民族间频繁的交流,所有这一切,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研究翻译的资源。尤其是在清朝,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达到新的阶段。研究清朝历史,认真清理这一宝贵的遗产,总结历史经验,对于正确认识国情,对于把握全球化背景下的翻译状况,对于理解翻译的政治性,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清代满、汉语言融合发展的大势
满族是16世纪末至17世纪上半叶以女真族为主体融合了其他民族形成的民族共同体。社会的发展及部落之间的战争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从15世纪中叶始,女真就大量掠夺汉民和朝鲜人。当时女真地区通行女真语(满语),生活在女真人的汪洋大海之中的汉族人,很快女真化(满化)是在所难免的。
1644年清军入关,随即迁都北京,满族人“从龙入关”,八旗兵先后走向全国各地,满汉语言的融合内容也因而发生了质的变化,其主流是满族开始全面地学习汉语汉文,学习汉文化,在一段时期内满族使用满汉双语,并逐渐向使用单语汉语转化。清朝末年,全国除黑龙江省少数地区的满族人还使用满语或满汉双语交流外,满族已全面转用汉语,完成了语言转用。满、汉两个民族在明末清初发生了密切接触,而这又是以语言接触为先决条件的。而民族接触及融和反过来又促使语言的融合。这个过程极为复杂,既有汉族转用满语,又有满族转用汉语。早期主要是汉族转用满语,中后期是满族转用汉语。从总体上说,主要是满族转用汉语。从满汉语言的接触类型来说,开始是双向的,后来转化为单向的,即满族最终转用汉语。①
由于这个过程十分漫长,同时由于清朝统治者高度重视保持其民族身份,因而清朝前期历代皇帝均强调所谓“国语骑射”,这就为翻译科的出台提供了条件。
二、翻译科成为满人的进身之阶
翻译科是清朝时期设立的特殊考试科目。它源于金朝时女直科,而清代翻译科考试始于顺治初年,后因诸方面原因,多次停科,到清末时因报考人数寥寥无几而自消自灭。翻译科考试存在是与特殊的历史背景分不开的。清朝是少数民族满族建立的国家。满族本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其民族语言满语和蒙古语同属于阿尔泰语系,与汉语则存在极大的差异。在其崛起后夺取政权,对广大汉族人民实行统治时,言语不通是清廷实行统治的一大障碍。为此,满族统治者一方面大力培养满汉兼通的双语人才,另一方面重视满蒙语言人才的培养。于是设置翻译科来解决这一问题。
顺康时期,在满汉民族近30年的共同生活中,满汉语言也处于融汇阶段。满族上层,尤其是满洲官员已经基本通晓汉语,康熙十年(1671年)谕部院及各省将军衙门不再用通事,专管翻译的通事“悉罢之”。以后又停止了专为八旗士子而设的翻译科,而令八旗士子与汉人合榜一体考试。随着满汉民族的融合,满人为了交流的便利而自觉接受汉语,而满语则逐渐生疏。
为了保持民族身分,雍正即位伊始即于元年(1723年)谕令复开翻译科考试。他特别强调“在满洲等翻译、武艺亦属要紧”。这表明开设翻译科对贯彻“国语骑射”的必要性。此外,雍正帝也意在通过搭建翻译科这一平台,使满人大量进入政权,来制衡由于满汉复职制而逐渐增多的汉族官员,以确保满族在政权中的核心地位。据统计,雍正朝开满汉文翻译科从甲辰科至乙卯科共取满洲翻译举人216名,蒙古翻译举人52名,汉军翻译举人44名。②
及至乾隆时期,满语的衰落愈益明显。满人的日常交流普遍使用汉语,满语仅在皇帝召见臣工等特殊场合下使用。乾隆帝不得已借助翻译科以重振清语,但收效甚微。乾隆二十二(1757年)年下谕“以翻译科大率寻章摘句,无关翻译本文,停止乡会试……”。之后,乾隆帝又把希望寄托于翻译科,谕旨:“翻译乡会试停止以来,已二十余年,近日满洲学习清语,善翻译者益少,著加恩以乾隆戊戌年八月考试翻译举人,已亥年三月考试翻译进士”。复开翻译科的目的昭然若揭:希望通过翻译科给满人提供更优越的入仕条件。
嘉道时期,满语更是尽显颓势,翻译科则勉强维持。到光绪时,因“通晓翻译者无多”,翻译科终于寿终正寝。
如前所述,清设立翻译科是统治者为八旗子弟构筑的进身之阶,故其招考范围一再扩大。以会试为例,顺治十一定:“满洲蒙古汉军会试,只准举人应试,其在部院等衙门他赤哈哈番、笔帖式哈番等俱不准应会试”。雍正时复开考试,会试范围扩大。雍正二年,定“凡由举人考试补用笔帖式俱准其与举人一体会试,其由贡监考试补用笔帖式者,亦准其考试翻译举人时,一同考试”。乾隆时招考范围再度扩大,三年谕:“满洲现任职员,通晓翻译者准其在礼部报名考试。今思八旗武职人员内平时讲习翻译亦不乏人,如有情愿赴考者,准报名该部一体考试”。乾隆的这道御旨打破了翻译科对参考人员的诸多限制。嘉庆时又定“凡翻译生员举人与文武举人,现任笔帖式,均准应翻译乡会试”。道光时增开驻防八旗参加翻译科考试,二十三年(1843年)谕:“国家分设八旗兵丁驻防各省……,嗣因生齿日繁,披甲名粮例有定额,势不能概令食粮当差,而各弁兵子弟,亦有读书向上通晓文义者,听其应试,以广进取之阶,所以造就人才,体恤旗仆者,无微不至……”这里道光帝说出了开科的目的,就是竭尽全力给八旗弟子创造机遇,赐其最大利益。虽然开科范围不断扩大,但八旗之外的汉人是永远没有机会的。满人笔帖式可任满洲教员等,升迁的机会很多,以乾隆时期为例,珠鲁讷最初授笔帖式,充军机处章京,再迁户部颜料库员外郎,后调工部,兼署兵部,明端出师,授参赞大臣。有清一代,许多满人自翻译举人累升重要官职。③
文章来源:《清史研究》 网址: http://www.qsyjzzs.cn/qikandaodu/2021/0314/491.html
上一篇:清史研究中富有创见的学术力作钱宗范教授康乾
下一篇:史料翔实融会贯通清史上编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