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警惕三习一弊

来源:清史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警惕三习一口江苏冯健沈秀梅近读清史,其中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名臣孙嘉淦劝诫乾隆皇帝警惕“三习一弊”的一段活,言近旨远,细细读来,对从政为官者立身处世不无启迪
警惕三习一口江苏冯健沈秀梅近读清史,其中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名臣孙嘉淦劝诫乾隆皇帝警惕“三习一弊”的一段活,言近旨远,细细读来,对从政为官者立身处世不无启迪。孙嘉淦所说的“三习”,指“耳习于所闻,则喜谀而恶直:目习于所见,则喜柔而恶刚;心习于所是,则喜从而恶违”。有了这“三习”,必然会导致“一弊”:“喜小人而厌君子、”喜“谀、柔,从”,恶“直,刚、违”,对普通百姓来说,也许无可厚非,但对领导干部来说,危害却是极大的:领导者不仅决策,管人、用人,而且引导社会潮流,影响社会风气,其言谈举止,价值取向,历来在社会诸多领域起支配或导向作用。如果一味地喜陕恶直,喜柔恶刚,喜从恶违,则小人趋之若鹜,阿谀奉承,溜须拍马者大行其道,久而久之,轻则败坏风气,重则身败名裂,甚至祸国殃民。历史上秦朝的覆亡就是君主亲“谀+柔、从”之小人,恶“直,刚、违”之君子所致;而汉武帝重用直言相谏的骨鲠之臣,鼓励“四方之士多上书言得失”,是后来出现鼎盛一时的“文景之治”的重要原因;堪称一代明君的唐太宗,更是虚怀若谷,重用谏臣魏征,故有“贞观之治”,至今仍为史家称道。再看看党的高级领导下部中的那些蜕化变质者,如成克杰,胡长清、马向东之流,无不是由喜谀,喜柔、喜从始,而划圈子,亲小人,最终以权谋私,贪污腐败,沦为历史和人民的罪人。试想,如果他们自己能寸时反思,多听一些不同声音;如果他们的身边多一些正直君子,能时时劝诫……也许会悬崖勒马,又何至于一错再错呢?殷鉴不远,不可不察。由此观之,性格喜好,虽是小节,但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决非小事。因为“凡大事皆起于小事,小事不论,大事将不可救.社稷倾危,莫不由此”。那么,怎样才能防止“三习·-弊”呢?首先,要善诫己-“官”大了,抬轿子的自然多了;“权”重了,总有人跳出来,自动充当吹鼓手,包装师和精神“按摩师”。这时,“位高权重”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别有用心的阿谀者牵着鼻子走,勤于诫己无疑是一剂有效的良方。诫己之要在丁iE,~-,正心最根本的是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须时刻牢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自己不过是人民的公仆;清醒地认识到权力意味着责任和义务,权力越大,责任越大,决不能让权力沦为谋私利的工具;时常反思“参加革命是为了什么?现在当干部做什么?将来身后留什么?”以这样一种自警,自省、自励,自强的精神,时时告诫自己,鞭策自己。其次,要善识人。要识君子,辨小人,“德才兼备”原则是一块有效的“试金石”。因为“德”为君子独有,“才”则君子小人共有之,而小人之“才”往往胜于君子,语言奏对,君子讷直,小人谄谀;奔走周旋,君子循规,小人伶俐;课考实绩,君子常孤行其意,又耻于言功,小人巧于迎合,工于显勤。于是善“谀,柔,从”之小人,往往比君子更容易彰显于领导的选人用人的视野内。因此,为政者在选人用人问题上要善于由表及里、去伪存真,既重才,又重德,既重实绩又重公论,坚持公平公正,任人唯贤,用民主的作风,科学的作风来选人,选出作风好的人,这样才能真正在源头上防止“三习一弊”。再次,要善养气。“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要防止“三习一弊”,涵养一身浩然正气很重要。养气自于磨人,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勤于学习,躬身实践,不断加强世界观的改造和党性修养,做到清正廉洁,大公无私,光明磊落,无私奉献,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做到了正气凛然,自然具有一种威慑力,必然使“君子亲,小人远”,身边同志也就会“见贤思齐”,养一身正气,对领导干部过能谏之,计能谋之,真正成为领导干部的股肱。此时,领导干部又何来“三习一弊”耶?口记得开始看到当年了L圣人路过“盗泉”虽口渴而不饮的故事时,总觉得圣人也太死心眼儿,不就是因为此泉其名恶才拒饮之?喝水连泉名都要计较,太没有必要了。后来看了《乐羊子妻》中的一段话:“妾闻志士不饮盗泉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方才明白了自己的浅薄。在那世风污浊的年代,孔夫子口虽渴却不饮“盗泉水”,意在“不污其行”,给世人做个样子,并非故作姿态,自命不凡,实乃超凡之举,圣人就是圣人,非一般人所能比,细细想来,孔子渴不饮“盗泉水”的故事之所以流传至今,且传为美谈,其根本原因在于其中包含着一种注重名节,洁身自好,抵制诱惑的高尚道德情操。试问,一个人能严于自律到连喝水的泉名都要进行道德评判,并决定饮与否,可见其道德盗束水情操是何等的高尚。做人做到这个份上,世间还有什么诱惑能使之动心?由此,也就难怪古代的正人君子们把饮不饮“盗泉水”当成评判情操高尚与否的基本尺度了。不饮“盗泉水”的意义就在于抵制形形色色的诱惑,塑造完美的人格。社会进化到今天,人生路上的“盗泉”依然随时可遇。金钱、权力,美色之类便是诱惑力极强的“盗泉”。倘若稍有不慎或意志薄弱,不能自制,极易陷入其中而“污其行”。现实中,被“盗泉”所污者时有所闻,并不鲜见。有些人对“盗泉”非但不恶,反倒乐而饮之,什么金“盗泉”、权“盗泉”,色“盗泉”统统照

文章来源:《清史研究》 网址: http://www.qsyjzzs.cn/qikandaodu/2021/0518/556.html



上一篇:详解温总理引用诗句
下一篇:论陈虬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清史研究投稿 | 清史研究编辑部| 清史研究版面费 | 清史研究论文发表 | 清史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清史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