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一幅纵横交错的立体式清史长卷

来源:清史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4-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读书者说】 一幅纵横交错的立体式清史长卷 ——《剑桥中国清代前中期史》述评 作者:王俊义(清史专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原总编辑) 《剑桥中国清代前中期史》(以下简称《

  【读书者说】

一幅纵横交错的立体式清史长卷

——《剑桥中国清代前中期史》述评

作者:王俊义(清史专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原总编辑)

《剑桥中国清代前中期史》(以下简称《清代前中期史》)乃“剑桥中国史”丛书之第9卷上册,其中译本经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组组织翻译,于近日问世。与之相衔接的该丛书之第10卷、第11卷——《剑桥中国晚清史》(上、下)早在1985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就已有中译本,两种直接相关之书的出版,前后间隔达二三十年之久,而此间各方面的变化可谓天壤,与之伴随的这一套丛书,从其初创再到此卷的出版,本身也有很大的变化与扩展。

《剑桥中国清代前中期史1644—1800年?上卷》?裴德生?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80万言的清代前中期史??

《清代前中期史》书写的时间范围是1644—1800年,起自顺治元年,迄于嘉庆五年,亦即乾隆去世后嘉庆独立亲政之年。前此出版的《晚清史》书写的时间范围是1800—1911年,起自嘉庆五年,止于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全书从纵横两个向度,对清代前中期史展开翔实论述,全卷约80万言,确是一部洋洋大观的清代前中期史。

就本卷内容而言,“导论”后的第一章至第五章,是从纵向角度,以各朝皇帝及其统治为中心,着重从政治史、军事史的角度,记述了各朝代的重大历史事件与社会发展动向,并对各位皇帝的历史功过作出评价。分别按照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各朝序,依次记述了顺治帝继位后面临的内外挑战、对中原及长江下游的征服、多尔衮的执政擅权与党争、顺治的亲政与革新。进而论述康熙的登基、亲政,对清帝国疆域的统一及边疆的巩固,评价康熙“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之一”,他与俄国的彼得大帝、法国的路易十四,都“标志着前工业社会里封建君主所能达到的极点”。在“乾隆朝”中,有论者评价“可能是详细叙述各王朝的五章中最好的一章”。作者不仅评述“乾隆是中国历史上最强有力的君主”,同时“又是一个最有争议的人物”,他“集艺术家、诗人、焚书者、好战者、穷人的保护者”于一身,既编纂了浩瀚典籍的《四库全书》,又大肆焚书,滥行文字狱。他在位期间发展农业、提高生产力,养活了全国3亿人口,使清朝的经济达到鼎盛,但又喜怒无常,挥霍浪费,导致晚年面临贫困和腐败的局面。面对这一系列矛盾,作者从心理学、政治学的角度,把乾隆这个复杂的历史人物,分析描绘得入木三分。

全书的后五章,则从横向以专题研究的方式,着重从民族史、文化史、社会史、经济史等各方面,对1800年之前清代前中期历史中的相关专题进行了深入论述,既是对前五章的丰富和补充,又不相互重复,显示出编者在立章布局上的匠心。

从“冲击—反应论”到“中国中心观”

若与三十年前出版的《剑桥中国晚清史》相比较,本卷的作者与主编在年龄结构上有了很大变化,如果说《剑桥中国晚清史》的主编与作者费正清、弗莱彻、魏斐德、孔飞力等,是“二战”后美国从事清史研究的第一代与第二代学者,那么,《清代前中期史》的主编和作者裴德生、史景迁、王业键等则可以说是第二代或介于二、三代之间的学者,而其他多数作者如陆西华、邓尔麟、曾小萍、伍德赛德、艾尔曼、曼素恩、罗威廉等则属第三代学者,其中柯娇燕已是第四代年轻学者了。他们多是20世纪70年代或80年代新崛起的一代,新一代学者在对前辈学者的学术研究进行总结与反思的过程中,在研究模式、研究方法与研究的价值取向等方面都有所转变和更新。正如本卷第七章的作者艾尔曼先生所说:“他们是前辈、是老师,我们很尊敬他们,但是后辈可以也可能超过他们。”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长江后浪推前浪”正是学术研究前进的必然趋势和规律。

如果将《清代前中期史》与《晚清史》加以比较对照,还会发现两者已有很大区别,主要是研究模式上体现了从“冲击—反应论”到“中国中心观”(或者说是中国中心的研究取向)的重大转变。

费正清作为美国现代中国学的奠基者,毕生致力于东亚特别是中国史研究,对于组织推动美国乃至世界的中国学研究都有积极影响和重大贡献。但基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他认为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文化是封闭的,与世隔绝的,致使中国社会长期处于停滞或循环往复的状态,只有靠西方冲击,才能打破固有的社会秩序而走向现代化道路。他进而认为19世纪以来,中国历史变化的根本内容和动力,就是西方对中国的冲击和中国对冲击的反应。费正清的这些思想逐渐形成了其研究中国历史的模式和理论架构,即著名的“冲击—反应论”。由于费正清对中国历史的研究着重在中国近、现代史方面,本人又强调经世致用,作为一名美国学者,自然要为美国的现实利益与政策服务,唯其如此,费正清的学术思想、学术观点长期在美国学术界居主流地位,成为美国官方史学的代表,甚至有“美国中国学教父”之称。尽管费正清在主编《剑桥中国史》时,形势已有所变化,《剑桥中国晚清史》的部分作者已冲破了“冲击—反应”模式,主张从中国社会内部寻找中国社会发展的动因,费正清本人的一些观点也有改变,不过其改变也只是局部的,因此《剑桥中国晚清史》的各章作者及全书的整体架构依然受“冲击—反应论”的束缚。

文章来源:《清史研究》 网址: http://www.qsyjzzs.cn/zonghexinwen/2021/0418/541.html



上一篇:保尔:“新清史”还没完,“新明史”要来了?
下一篇:今天,为中国航天点赞

清史研究投稿 | 清史研究编辑部| 清史研究版面费 | 清史研究论文发表 | 清史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清史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